.

动静脉内瘘的保养

透析患者身上的动静脉瘘管是他们的生命线,一但保养不当或有并发症产生时,常常会有令人难过与伤心的后果。所以透析患者们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除了对于干体重与各种抽血的生化数据要斤斤计较外,更要对自己身上的生命线—动静脉瘘管有基本且清楚的概念,而不是把它单纯化,认为照顾它都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毕竟医疗的资源有限,一对一的专人照顾根本不可能,因此透析患者一定要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任何动静脉瘘管都得来不易,自己要好好珍惜它,并与医护人员合作,让它不仅用得好,也能用得久。

一.动静脉瘘管的原理及种类

因为血液透析时需要把血液自身上抽离到机器内做交换,这样的治疗需要一定流速的血液流动,在身上只有「动脉」才能有这样足够的功能,给予血液透析设备足够的血液和流速。但问题是,身上的动脉无法承受长期的穿刺与使用,除了因为动脉处在深层组织内,不易寻找外,更重要的是,如果穿刺造成动脉的损伤甚至阻塞,其后果是不堪想。

于是有外科医师尝试将身上的动静脉相接,造成「动静脉瘘管」(所谓瘘管指的是身体的组织不正常的联结,在正常的情况下,动脉和静脉之间有微血管,不会直接连接在一起),利用动脉的血流量让静脉能够「动脉化」——使得它能取代动脉的功能,做为血液透析时高速度血流的供应者。

二.动静脉瘘管的种类

基本上,外科医师在施行动静脉瘘管手术前,都会对病患身上的血管做一定的评估,然后再选择对病患最有利的方式为之,不管其手术方式与选择的位置为何,动静脉瘘管可分成下列两种:

(1)使用自己的血管

外科医师选用这样手术方式时,通常是病患的动、静脉系统的血管有一定的质量,所以直接将静脉打断,连接到动脉身上。这样的手术方式完成的瘘管,自己的静脉在动脉的血流冲击下,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动脉化」——变大、变粗、变厚。因此,从手术完到可以使用,时间通常较人工血管久,依据教科书上的建议,自体的静脉要达到动脉化,至少要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提早使用,静脉壁并没有强壮到能忍受反覆穿刺,往往降低它使用的年限让透析患者不得不又忍受重新接受动静脉瘘管手术,身上背负着插上临时透析管路的痛苦。

如果透析患者身上能够有条熟成而且质量不错的血管,临床上的经验,使用超过十年并非难事,这也是本人一直提倡每个等待血液透析的透析患者,要赶快接受自体血管的动静脉瘘管手术,让静脉熟成的时间够久,才能使得它在日后能可以耐得住反覆的穿刺。

除此之外,自己的静脉所完成的动静脉瘘管,如果不使用(诸如透析患者最后接受换肾治疗),摆放在身上也不会有多大的害处,不像人工血管还要担心它老化与感染等等问题。

(2)使用人工血管

有些透析患者因为在血液透析前,常常因为疾病本身的因素,造成身上的静脉不得不接受抽血或打点滴的治疗措施,往往让外科医师在施行动静脉瘘管手术时,已经没有质量良好的自体静脉可以使用,所以不得不选用人工血管在动脉与静脉之间搭一座桥,让人工血管成为日后血液透析扎针的地方。

理论上,如果选用人工血管的动静脉瘘管手术,基本上是没有像自体血管有「熟成」的问题,但因为人工血管本身是Gore-Tex的材质,是会「冒汗」的,所以刚接受手术完,皮肤下埋藏人工血管的位置都是松松软软的(因为人工血管还未与外围组织黏连),如果贸然使用,除了不易止血外,还容易造成血液在皮下与人工血管蓄积而有感染的风险。

通常,组织之间和人工血管黏连的过程需要二到四个星期,在这段过程达到前,埋藏人工血管的组织都是浮肿的,所以当组织消肿后,如果能直接用手触摸出人工血管的形状时,便是可以利用它上针来施行血液透析的时候。

人工血管毕竟是外来物,所以当它植入人体后,便会有「老化」的问题,因为它的内膜会硬化,而且他并不像自体的血管有自我修护的能力,所以,依临床上的经验显示,一条人工血管使用的年限通常很少超过十年以上。

但透析患者也不要因为身上有人工血管而沮丧,任何动静脉瘘管的成功手术,基本上都是得来不易,使用的年限除了和材质有关以外,保养也占了很重要的部份。

三.动静脉瘘管的保养

任何动静脉瘘管都是得来不易。它是透析患者身上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因此它的保养并不是单靠医护人员的照顾与监督就够了,透析患者本身的责任也占了相当重要的部份。

(1)善加保护自己的静脉血管

并不是只要注意瘘管所在的那只手的血管即可,非瘘管的另一只手的血管也是相当重要。举例来说,如果你的瘘管是在左手,那右手的静脉没有必要就不要抽血打针,但要是真的没有办法避免(例如例行的抽血追踪),你应该尽量使用右手手掌背面的静脉,手腕以上到手肘及上臂的静脉,希望都能保留不要使用。一旦左手动静脉瘘管坏掉了,外科医师为你换手做手术时,你的右手静脉若是「满目疮痍」,那任医师是大罗神仙也无法替你做出一条「优质」的动静脉瘘管。

(2)每次上针尽量要换位置

动静脉瘘管一年要接受三百次以上的穿刺,老实说,就算是铁打的血管也顶不住同一位置反覆上针。但临床上,我们就常看到很多透析患者的瘘管,即使很明显,仍是只是两个固定的下针处,造成鼓起的动脉瘤,日后就容易在此处栓塞与变更大的风险。

透析患者的瘘管会如上述方式使用,说穿了,除了方便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针时不会痛。因为反覆上针的地方会使得皮肤表层变厚和结疤,表皮的神经也就不那么敏感,自然上针也就不会那么痛了。

外科医师并不建议前面上针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钮扣式打法)。提倡上针位置要常常轮流替换,让所有的静脉平均分担「针头破坏血管壁」的风险。

(3)止血用手指头,尽量不要全程用止血带

为了贪图方便,血液透析完之后,透析患者的止血方式都是使用止血带用力一绑就回家,其实这是很「伤」动静脉瘘管。

因为用止血带是「强力加压」止血,所以长期下来,容易在下针处造成乱流导致狭窄,降低了瘘管的寿命,也容易在此处造成栓塞,让自己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增加。因此本人建议是用手指止血,这样才不容易造成下针处的乱流,减低它狭窄的风险。而且用手指头止血有个很棒的好处,因为止血的力量用的比较少,如果那天你发现用力压也不好止血—那就是反应瘘管的压力偏高,不知它在某处已有狭窄形成。这时要尽快找医师处里,免得它有天突然停掉又要到处找医师处里。用手指头止血,使可以得到瘘管对你「善意的提醒」,这是用止血带强力加压所不能提供的。

(4)遇问题,立刻向医护人员反应

因为一年要接受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如此频繁往返于医疗院所的透析患者们,常常会有得过且过的心态,除了认为照顾瘘管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外,他们反映出问题时,往往已经是覆水难收,赶鸭子上架要医师紧急处理。什么样的问题要向照顾你的医护人员反映呢?

①动静脉瘘管的形状在短时间内改变(不管是变大、变小)

②动静脉瘘管上有红、肿、热、痛的情况发生,尤其又有不正常分泌物

③动静脉瘘管上有不易愈合的伤口

④动静脉瘘管的同侧肢体有肿胀、肌肉萎缩、冰冷、疼痛及颜色改变(发红或发绀变紫)的情况发生

⑤动静脉瘘管不易上针或不易止血时

⑥血液透析过中或之后有畏冷、发烧的情况发生

⑦其他任何动静脉瘘管造成你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时









































白癜风医院长春哪家好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wedding.com/jbxj/1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