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播报
患儿,女,2岁3月,主因“发热12天,颈部肿物切开引流术后1天”入院,查体左侧颈部肿物切开引流术后,颈部正中皮肤可见一长约1cm切口,可见脓液渗出。既往患儿生后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查左侧颈部CT提示梨状窝瘘?耳鼻喉头颈外科考虑梨状窝瘘继发感染导致纵膈肿物占位,予手术切除。本次患儿反复发热后出现左侧颈部肿物,查血常规CRP74mg/L,白细胞18.5×10*9/L,复查颈部CT提示梨状窝瘘,头颈外科予切开引流。入院诊断:梨状窝瘘继发感染,予厄他培南抗感染治疗。入院第2天,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入院第4天,脓液培养提示G组链球菌:青霉素(S),红霉素(R),克林霉素(R),头孢曲松(S),头孢吡肟(S),万古霉素(S),利奈唑胺(S),左氧氟沙星(S)。抗感染治疗9天体温正常、颈部肿物基本消失出院,继续口服头孢克肟治疗,择期外科手术治疗梨状窝瘘。时间:年12月9日
主讲人:徐林平住院医师
参加人员:感染内科全体医护
G组链球菌
一、概述
G组链球菌(groupGStreptococcus,GGS)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命名的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这些分离株与Lancefield分类G组血清有反应,并且与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即A组链球菌)一样,会在羊血琼脂上形成较大菌落,通常周围有β溶血环。目前认为人源GCS(groupCStreptococcus,GCS)和GGS构成了一个链球菌亚种,即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dysgalactiaesubsp.equisimilis)。将GGS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临床分离株与其他链球菌种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后发现,似马亚种与化脓性链球菌最相似,基因相似度70%。动物来源的GGS偶尔与人类感染有关,这些细菌属于不同的种。图1血培养皿上生长的β溶血链球菌
二、流行病学及传播
GGS是人上呼吸道的正常共生菌群,常常定植于皮肤、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而不引起症状。所以这些细菌所致感染并不受地域或特定社会/职业活动的限制。既往研究发现,GGS感染更常见于年龄较大者和有基础慢性疾病的患者。GGS所致侵袭性疾病的负担与A组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类似。侵袭性疾病的发生率可能在不断增长:来自加拿大两个中心-年的菌血症回顾性研究表明,GGS(从0.4%增至1.5%)所致菌血症的比例增加。三、致病性
GGS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人类感染:咽炎、多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脓疱疮、感染性溃疡、伤口感染、蜂窝织炎和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胸膜肺感染、腹膜炎、腹腔内脓肿、脑膜炎、产褥脓毒症、新生儿脓毒症以及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目前未见有GGS感染后继发急性风湿热的报道。四、诊断
绝大多数GGS血流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RP等炎症指标均增高。但GGS感染确定诊断取决于临床标本培养的微生物鉴定结果。一般来说,在有相应临床综合征的情况下,从正常无菌部位(如血液、滑液或脑脊液)获得阳性培养结果可视为感染的确凿证据。但上呼吸道和皮肤也可出现无症状的细菌定植,取自咽部或皮肤(如开放性溃疡或伤口)的GGS阳性培养结果需要慎重解读。五、治疗GG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青霉素是治疗GGS感染的首选药物。第三代头孢药物也非常有效,是合适的备选药物。对于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选用万古霉素。疗程应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疗效具体调整,一般应持续用药至发热和其他临床表现消退后至少3日。按照一般指南,蜂窝织炎治疗需7-10日,若有脓肿形成,应外科引流,并根据临床情况适当延长疗程。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4-6周。但如有基础疾病合并GGS感染,单用青霉素治疗未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双语导读主持人:宁雪
本周新词
Streptococcus[?strept??k?k?s]链球菌
asymptomatic[?e?s?mpt??m?t?k]无症状的
Thedesignation"groupGStreptococcus"(GGS)isusedbyclinicalmicrobiologylaboratoriestodenoteclinicalisolatesofstreptococcithatreactwithLancefieldgroupGtypingserumandformlargecoloniesonsheepbloodagar,typicallysurroundedbyazoneofbeta-hemolysis.GGSis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