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日-3日,“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ofASCO?China”在天府之国成都顺利召开。大会邀请国内多领域肿瘤学专家分别就ASCO会议中的精彩研究进行点评报告;同时设有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报告环节,对CSCO评选的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和中国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汇报与探讨。在本次会议上,医脉通特邀中国科医院方美玉教授解读头颈部肿瘤最新诊疗进展。
COSMIC-研究:为无标准治疗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广义上包括:聚碘能力丧失或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表达降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及甲状腺髓样癌。由于RAIR-DTC对放射性I、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剂治疗及放化疗均不敏感,因此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和研究热点。
靶向治疗为RAIR-DTC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前,全球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有20余种,这类药物主要是针对VEGFR这个靶点,同时每种药物也有一些各自独特的其他治疗靶点。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能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同时这也给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多靶点治疗再挑战带来了新的机会。
卡博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小分子TKI,作用于MET、VEGFR、ROS1、RET、AXL、NTRK、KIT九大靶点。其主要通过靶向抑制MET、VEGFR2及RET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并抑制血管生成。
ASCO会议上发布的COSMIC-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试验,旨在评估卡博替尼治疗RAIR-DT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卡博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此外,该研究中前期已经接受过抗血管生成多靶点抑制剂治疗的RAIR-DTC患者,治疗失败后,再接受新型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PFS显著延长。从研究结果来看,方美玉教授认为卡博替尼的作用靶点可能更适合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在一些RAIR-DTC的末线治疗中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为无标准治疗的RAIR-DT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唾液腺癌:双免疫联合治疗具有独特疗效
近年来,头颈部肿瘤迎来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诸多重要治疗进展,特别是被认为是肿瘤治疗领域“第三次革命”的免疫治疗,其不断改写着临床肿瘤治疗的历程。作为肿瘤精准化治疗的代表,免疫治疗在各类肿瘤的标准治疗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作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FDA批准的双免疫疗法组合,即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O”药)与低剂量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Iipilimumab,“Y”药)组合,二者具有机制上的协同互补作用。多项相关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该双免疫组合疗法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且耐受性良好,为肿瘤患者开辟了安全长效的新治疗路径。
截至目前,O+Y组合已获批应用于6类肿瘤的治疗,包括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同时,O+Y组合在胃及胃食管交界处癌、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等多个癌种的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O+Y组合在许多主流癌种、大癌种的治疗中都展现出了非常好的潜力,但在罕见肿瘤的治疗方面的循证研究较少。本次ASCO大会上发布的一项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唾液腺癌的II期队列研究结果填补了这项缺失。此项研究结果显示,O+Y组合治疗后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16%,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因该项试验还处于II期阶段,ORR是否可以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对此,方美玉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唾液腺癌没有标准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或CTLA-4的作用也尚未可知。O+Y双免疫组合在唾液腺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数据提示,其治疗腺样囊腺癌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大概只有6%的有效率,但是在另外一些唾液腺的肿瘤如唾液腺导管癌、一些雄激素受体(AR)阳性的高级别的肿瘤,及肌上皮癌等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尤其是双免疫治疗有独特疗效。这可能与肿瘤的一些分子生物学特征如雄激素受体强阳性、HER2的扩增、免疫微环境、PD-L1高表达及淋巴细胞高度的富集浸润相关。此外,这些研究还为冷肿瘤的筛选、针对罕见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如何筛选更为有效的标记物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