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夏奶奶因为吃了颗枣不慎将枣核吞下,造成枣核卡住食道2天无法吃饭喝水,痛苦不堪。辗转就医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王德利副主任医师为老人成功实施“食道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及时解除了险情。耳鼻咽喉科专家提醒,平日老年人吃东西时要格外小心,有异医院就诊取出,不能忍耐等待,也不要胡乱硬塞食物企图咽下异物,以免加重病情。
据了解,90岁的夏奶奶平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生活尚能自理。5月10日早上,在吃粽子时她不慎将枣和枣核一并吞下,顿感食道内一阵剧痛,卡压感、异物感明显,异常难受。起初,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夏奶奶一直没好意思说,以为就是暂时“噎住了”,她赶忙又多吃几口饭想把食管里的枣核“压”下去,却发现“这招”不管用,第二天症状并未减轻反而加剧,这时家人们得知情况,赶忙带着夏奶奶就医,医院看夏奶奶年事已高,且合并许多慢性病,医院就诊,后来他们来医院。在耳鼻咽喉科,经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夏奶奶食管上段被异物完全卡住,必须尽快取出异物,以免拖延时间太长造成食道异物部位感染、食管穿孔甚至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月12日,医院耳鼻咽喉科王德利副主任医师在全麻下为老人实施了“食管镜检查加食管异物取出术”。手术过程顺利,短短几分钟即成功取出异物。从入院、住院、手术到夏奶奶顺利返回病房,整个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夏奶奶也因此迅速转危为安。5月14日,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泰医附院耳鼻咽喉科专家:食管异物多发于老人和小孩,积极预防是关键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尤其是节假日,耳鼻咽喉科门诊常常接诊不少“过节病”的患者:食管异物、咽喉卡鱼刺等等,这些急症往往与吃息息相关,顽皮的小孩将硬币、图钉、小玩具等放入嘴中,在玩耍时,偶有不慎即吞入食管;老年人由于缺牙过多或假牙过松,感知较差,有的咀嚼不全,食物不易嚼碎,勉强吞下,而发生吞枣核、鸡骨头、鱼刺、排骨、假牙等等十分常见。
“最近科室已收治多例食管异物的患者,以高龄老人较为多见。高龄老人常合并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心肺功能较差,驼背的情况较多,为治疗增加了难度。”杜志华教授说。
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杜志华教授指出,食管异物是指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枣核、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可暂时停留或嵌顿于食管,常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食管异物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老人居多,幼儿次之。当发生食管异物时,一般应停止进食,医院就诊,及时取出。如不及时治疗,异物嵌顿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及相邻器官感染,导致食管周围炎、食管穿孔甚至周围大血管腐蚀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杜志华教授提醒大家,食管异物重在预防,如吃饭时尽量不要说话,小儿进食不要争夺打闹,也不要将玩具含在嘴里玩耍。老人应戴紧假牙,进食松软易咀嚼的食物,注意细嚼慢咽。在吃鸡、鸭、鱼、大枣等食物时,家人要格外注意,要提醒他们不要狼吞虎咽,最好是家人先去骨(刺、核)之后,再让老人和孩子进食。如果家中老人戴有假牙,要定期检查假牙的松紧程度,以免脱落造成误咽,卡在食道。
杜志华强调,对于已经吞进食管的异物,千万不要强行用吞食馒头或饭菜来试图咽下异物。当异物卡在咽喉部位时危险性相对较低,医生通过鼻咽喉镜就可取出;异物一旦被推向食道及更深部位,因食管中段周围密布着大血管和重要脏器,异物滞留体内,就增加了食道穿孔、大出血的风险和治疗的难度,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一旦不慎吞下异物,患者要保持安静,不要剧烈活动;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成功率越高、并发症越少。
端午节快到了,我们都有全家聚餐、吃粽子的习惯,在这里,医院提醒大家:“囫囵吞枣”要不得,食管异物要防范!
作者:和树芸胡隽楠图:马骁勇
本期编辑:和树芸马骁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