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食管外科国际高峰论坛于3月23-24日顺利召开,会议聚焦食管癌的远期生存结果,尤其是以外科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生存结果,涵盖不同地区(国际)、不同术式、不同分期、不同治疗策略下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AME出版社很荣幸邀请到本次大会的主席,医院食管外科主任李志刚教授接受采访,进一步了解食管癌的远期生存率(图1)。
图1.李志刚教授与AME编辑
专访实录
AME:国内食管癌远期生存率10年前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目前是怎么样?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李志刚教授:食管癌远期生存结果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主题。最近十年,中国在食管癌治疗方面不管从技术方面还是患者围手术期的支持方面,做得比以前都要好,而且现在不管是术前诱导还是术后辅助治疗,多学科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患者本身的质量也比以前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数量跟十年前作对比,肯定有明显升高。所以综合上面的因素,我认为现在食管癌总体治疗远期生存效果比十年前要好很多。但是现在最欠缺相关的数据,如远期生存率到底好了多少?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这些数据我们不是特别多,原因并不只在于医生,也在于整个社会资源体系为我们做这部分辅助工作提供的社会资源并不是很多,没有单独的人力或者说财力去支撑这份工作。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以后要加强的一个地方。总的说,我认为远期生存率肯定是改善的,但是到底改善了多少,我们还需要整理自己的数据,做更详细的工作。
AME:这些远期生存率的变化上升的过程中,您觉得微创手术在其中扮演怎么样一个角色?
李志刚教授:现在不单单在改善生存方面,在整个外科医生的工作习惯方面,越来越多的数据都在支持微创手术。现在全世界只有日本人在做一个关于微创和开放手术对比的完全随机的临床实验。我相信他们是第一个团队做这样的临床实验,也将是最后一个。因为根本性的问题是患者一般都不会接受这种随机的状况,很多患者会要求做微创手术。我没有向日本的同行了解过他们如何预测这个临床实验的结果,但我相信在改善生存方面,两者差异不会特别大,因为实际上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传统手术是通过切口,而微创手术是通过孔。在生存率和肿瘤学的干预这两方面,我想两者之间差异不会特别大。但是微创肯定有它的好处,尤其对于基础状况相对比较差的患者,它会降低围术期的病死率。所以如果我们加上围术期的病死率的话,整个的总生存率可能会有一点点改善。但我想微创给患者带来的受益可能不在于远期生存的改善,而在于围手术期恢复和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
AME:为了提高食管癌远期生存率,您觉得医生可以做的工作是什么?
李志刚教授:对于医生总体而言,我觉得只有两个工作要做。第一个,让我们的外科技术尽量规范化。这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技术一定要达到精英化的程度,而是希望外科技术能够规范化。医院,他们的外科医生每年的食管癌的手术量可能只有20例左右,但是他们同样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远期生存,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做的相对比较规范,所以规范化治疗肯定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第二个,中国可能需要迫切做的就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更细的一个分层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包括术前的诱导治疗等。在不过分增加医疗负担的前提下,将各种各样的综合治疗加上去,尽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受益。
AME: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食管癌对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别有什么影响?您觉得哪些患者适合采取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哪些患者适合单纯手术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率?
李志刚教授:其实,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因为食管癌本来就是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对于进展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加上手术肯定是优于单纯手术的。总体上,对于非局限性疾病使用更综合性的更广泛的治疗比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是要好的,尤其是对于进展期的食管癌,T3期的患者以及3期以上的患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AME:食管癌治疗方式的采用受医生的喜好或专长影响吗?比如日本似乎比较推崇手术治疗。
李志刚教授: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日本,单纯手术现在更多的限于T1期以前的患者,或者是单纯T2N0的患者,而对于进展期患者,他们也做诱导治疗。只不过他们更多的做诱导化疗,而不是诱导放化疗。
AME:好的。食管癌并发症的问题主要是指胸位相关并发症,而胸位相关并发症最主要是吻合口瘘的问题。吻合口瘘问题对远期生存率影响如何?
李志刚教授:吻合口瘘没办法消灭,有的高有的低,但是吻合口瘘一般不太影响远期生存。
AME:对于吻合口瘘的问题,您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吗?
李志刚教授:我的经验就是尽量不瘘,但如果发生吻合口瘘了,建议加强引流,及时做对症处理。如果吻合口瘘得比较轻微,一般都很容易处理,没什么特别影响。
AME:针对食管癌远期生存率,有哪些国内或国外的大型研究值得我们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