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一种高侵蚀性的恶性肿瘤,主要通过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40%,30天内死亡率为1.7%。尽管食管切除术创伤很大,并有较高死亡率,但手术仍是局限性食管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自年报道以来,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因其微创而逐渐被接受。研究表明,与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的出血少,术后生活质量高,住院天数少。
食管切除术后营养支持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欧洲肠内与肠外营养协会指南推荐在胃肠道肿瘤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部分研究表明与肠外营养相比,给予食管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更有效,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这些研究对象主要为开放性食管切除术后患者。目前并没有研究针对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院外科Takesue教授对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患者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进行了比较。
?研究方法
按照入组标准,自年3月至年7月,从医院共招募50名接受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患者入组。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肠外营养组(PN,n=25)和肠内营养组(EN,n=25)。PN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EN组患者在术中同时接受空肠造瘘术,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记录患者术后14天的体重减少,术后10天前白蛋白水平,术后14天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经口摄入量,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总摄入量(补液量和肠内营养量),排出量(尿量和引流量)等相关术后指标。采集患者血样,分析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利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共47名患者最终入组。PN组1名患者因手术转为开放手术而剔除、1名患者因为严重吻合口瘘接受肠内营养而剔除;EN组1名患者因合并其他手术(结肠切除术),仅仅接受了肠外营养而剔除。入组患者中男性47名(占78.8%),平均年龄为62.2岁。两组间患者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
其中46名患者(占97.9%)接受手助腹腔镜手术,43名患者(占95.7%)接受了3期淋巴结清扫术,45名患者(占95.7%)接受了胸导管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2分钟,平均出血量为±m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EN组患者术后14天的体重减少明显低于PN组(3.0±3.2%vs5.1±3.7%,p=0.)。术后第10天前白蛋白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术后的平均ICU天数(p=0.)、口服摄入量(p=0.)和住院天数(p=0.)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各项血液检查指标,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内,患者总摄入量两组间无明显异常,但排出量PN组高于EN组(2.9L/天vs2.5L/天,p=0.))。具体见表1。
?表1:术后指标
?结论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可以减少术后体重减轻和肺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TakesueTetal.AProspectiveRandomizedTrialofEnteralNutritionAfterThoracoscopicEsophagectomyforEsophagealCancerAnnSurgOncol.Dec;22Suppl3:S-9.版权申明文章版权所属“营养赢未来”
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