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有力武器,为受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肿瘤、异物、肉芽肿病变、胸膜疾病等折磨的患者明确诊断,解除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日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赵弘卿带领团队,经与心胸外科、影像科、麻醉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在麻醉科的默契协作下,为一例纵隔肿物患者放置支气管支架、通过EBUS-TBNA(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抽取纵隔肿物内液体,缓解临床症状,确保外科手术的麻醉安全,为其顺利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0岁的王先生,入院前1周出现了胸闷、咳嗽症状,且病情来势汹汹,症状进行性加重,至气管镜检查前患者已夜不能平卧,只能略微仰靠高枕位,不能下床活动,稍动即咳嗽剧烈。胸部增强CT提示:中纵隔囊性灶,巨大的囊肿压迫左右肺动脉致右肺动脉完全闭塞,左主支气管受压狭窄明显。在先行的局麻下气管镜探查中发现左主支气管呈外压性狭窄几乎完全闭塞,右主支气管受压致使其狭窄50%左右。术中指脉氧下降明显,患者根本无法耐受,遂停止操作,并立即通过医务处组织了全院急会诊,经与心胸外科、影像科、麻醉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最后得出一致意见:鉴于中纵隔囊肿巨大导致右侧肺有通气无血流(右肺动脉受压闭塞),左侧肺有血流无通气(左主支气管几乎完全闭塞),建议全麻下先行左主支气管支架植入术缓解左主支气管狭窄,改善通气后同时行EBUS-TBNA对纵隔病灶进行穿刺抽液,减轻其对气管、心脏、大血管的压迫,部分缓解通气与血流供应后再考虑行纵隔囊肿手术切除术,最终完全改善患者的病情。年9月18日,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但患者氧饱和度及肺通气始终不能达到满意状态,气道压力报警持续不断,时间就是生命,不打开左主支气管患者永远不可能改善通气与氧合,在沈卫红主任医师指挥及蒋亚峰主任医师的严密观察与配合下,呼吸介入的赵弘卿团队在低通气常报警状态下娴熟地置入一枚金属支架到左主支气管,随着气道的打开,患者通气明显改善,潮气量恢复,气道高压报警消失,为接下来的超声定位并囊肿穿刺抽液创造了条件。随着超声探头的探测,只见巨大囊肿位于心脏上方,囊肿随心跳搏动明显,赵弘卿主任医师沉着果断地将穿刺针在超声定位下刺入囊肿内,只见穿刺针管内缓缓地抽出非常粘稠的褐色液体,前后持续抽吸20分钟左右,抽出粘稠褐色液体共ml,为避免压力改变过大对心功能的损伤,决定暂停手术,第二次再穿刺抽吸。患者前后共抽吸二次,抽出粘性液体总共ml,术前术后多次行心超检查,其纵隔内病灶明显缩小。患者胸闷、咳嗽症状大大减轻,活动基本不受影响,遂前往上海进行开胸手术治疗,之后于年11月15日返回我院顺利取出支气管支架,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后续等待定期复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是全市首家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单位,建立了规范和先进的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介入诊疗中心、肺功能室,开展了各种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通过支气管镜介入诊疗、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支气管镜下激光冷冻术、气道支架植入治疗各种气道良恶性狭窄、内科胸腔镜等特色技术,引领着无锡市的呼吸内镜下的介入治疗,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病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