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胸外科专家成功为26岁青年实施胸腔巨大肿瘤切除术。术后,小闫恢复良好,在父母的陪伴下,满怀感激医院。临行前,孩子父亲拉着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山宏、巴玉峰的手说:“如果不是你们顶着风险给他做手术,他就得在家等死啊,感谢你们救了孩子,他是俺家独苗,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年轻小伙儿走路都喘
原是胸部肿瘤惹祸
刚过26岁生日的小闫,一个月前出现发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吃了一周感冒药也不见好转。到医院做检查,结果吓了他一跳,CT检查提示右胸腔肿块,病理提示竟然是恶性肿瘤。
“年纪轻轻的,咋会得这病?”小闫的父母得知消息后,立马从周口老医院,陪着儿子看病。接下来的就医经历更让他们绝望:医生告知肿瘤巨大,手术切除风险太大,建议转院。
“医院了,难道我们还能转到北京吗?”小闫的父母以务农为生,小闫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刚工作两年,家里并无多少积蓄,到北京就医简直是痴人说梦。正在一筹莫展时,经人介绍,小闫和家人来到医院胸外科,找到了副主任医师何山宏、巴玉峰团队。
在办理入院后,小闫的症状再度加重。夜间无法平卧,只有侧卧才能喘得上气,呛咳严重,同病房的病友被吵得成夜无法入睡;呼吸困难,别说上下楼梯,离开氧气管走出病房都困难;头颈部出现严重静脉曲张,脸部浮肿;严重的头疼、头晕,食欲下降,确诊以来不到一个月,小闫体重下降20斤。
胸腔巨大占位,将心脏压至对侧胸腔,上腔静脉受压明显,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
经过进一步检查,何山宏、巴玉峰团队确认,小闫的肿瘤占满右胸腔,右肺被挤压,已完全丧失呼吸功能,同时由于肿瘤巨大,压迫周围心脏、肺、气管等器官,造成另一侧的左主支气管严重狭窄,上腔静脉受压后头颈部静脉曲张、颅内高压、脑水肿等。
X光片下,肿瘤巨大让人咂舌
脖颈处静脉曲张严重,脸部浮肿
手术是唯一选择
医患携手克服重重困难
肿瘤长得这么快,早晚要压迫到另一侧肺,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肿瘤压迫,导致小闫的心肺功能极差,手术中随时有心脏骤停、窒息等风险。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不少医务人员怕麻烦,不愿接收这类复杂的、高风险手术患者,担心术中或术后出问题,引发医患纠纷。“但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我们与小闫父母反复沟通,告知手术中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何山宏表示,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给了医护人员无穷的力量,与他们携手并肩,放手一搏。
随后,何山宏邀请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肿瘤内科、介入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探求最合理、最安全的手术方案。
由于肿瘤严重压迫气管,连正常呼吸受阻,所以必须在手术前行气管插管术,建立呼吸通道。可气管都被肿瘤压扁了,怎么插呢?
麻醉科主任卢锡华及团队设计了安全性最大化的插管方案,在保持病人清醒状态下,与腔镜中心医师配合,在气管镜的引导下,利用定制的加长气管导管,顺利完成了气管插管。插管期间,小闫无呛咳,血压无明显波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和医生预期的一样,手术刚开始就异常困难。外侧切口入胸腔发现,肿瘤起源于前纵膈,压迫上腔静脉、心包、延至左侧胸腔,占满胸腔,大小约30厘米*15厘米。加之血供丰富,与周围脏器、膈肌、胸膜等关系密切,分离肿瘤与正常组织时,创面广泛渗血。
术前,考虑到术中出血较多,经多方筹措,输血中心准备了毫升血。即便如此,手术也是惊心动魄,肿瘤分离时一碰就出血。必须尽快完成手术,否则拖得越久出血越多。
最终,何山宏、巴玉峰团队最终决定,切除受侵犯的右侧全肺、心包、膈肌,对部分受侵上腔静脉做了切除成形术,最终完整切除肿瘤,解除了肿瘤对上腔静脉和左主支气管的压迫,支气管残端无漏气,胸腔内无明显渗血。
术后,脖颈处静脉曲张迅速缓解
副主任医师巴玉峰查房检查胸腔引流管情况
经过两周修养,小闫恢复平稳,之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全部消失,现已顺利出院。
专家介绍
何山宏
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与胸壁肿瘤的治疗与研究,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参编专业著作两部。
巴玉峰
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擅长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肺癌、纵隔肿瘤的诊断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主持及参与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主持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级),荣获厅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厅级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级奖1项。
审核:庞红卫
编辑:王晓凡
作者:王晓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