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其中又有近三成的患者会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而字体血管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长期血管通路,可以说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实际上,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都会成为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一旦血管发生闭塞,就无法透析,产生致命的危险。香坊区61岁的董女士,在动静脉瘘术13年后,出现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以至于无法进行血液透析,生命岌岌可危……
女子十三年透析次
百万求生路上在遇拦路虎
肾衰竭是一个隐匿性极强的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病情。乏力、面黄、高血压、夜尿增多、浮肿这些早期症状极易跟其他疾病相混淆。13年前,刚刚48岁的董女士开始出现这些症状后没多久,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并且进行了桡动静脉造瘘术。之后的13年间,61岁的董女士耗资近百万坚持替代治疗维持肾脏功能,走上了慢长的透析之路。
然而,多次透析治疗并没有彻底解决董女士的健康问题。前几日,董女士照常去透析时,被发现桡动静脉瘘口处闭塞,一时间,董女士失去了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这可吓坏了董女士和她的家人。血管不通,透析无法进行了,董女士愈发感觉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
血管闭塞、透析受阻难续命
远东专家紧急护航、开辟生命之路
医生及病友建议她前往专业治疗血管疾病的黑医院寻求救治。身陷困境的董女士抱着一医院后,科研院长、心内科主任李爱先教授和介入中心主任郑诗璁主任对他进行了细致检查,建议行上肢动静脉瘘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
经过造影检查后,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两位专家的猜测。造影结果显示,董女士的左上肢已经出现了动脉闭塞,并根据结果推断入院时已经闭塞一天以上。鉴于董女士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李爱先院长建议患者及家属尽快进行微创介入手术用导丝通开左手血管阻塞。
创伤小、出血少、随治随走
动静脉瘘微创介入术、峰回路转
郑主任介绍,对于终末期肾衰患者来说,动静脉瘘通畅非常重要,因为良好和理想的血管通路,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保持血管通畅,减少并发症。一旦动静脉瘘血管发生狭窄,就会影响透析结果,会危及生命。郑主任为董女士进行了动静脉瘘血管微创介入维护手术。微创手术借助导丝、球囊扩张等通过狭窄、闭塞血管病灶,引导血流通常,改善供血,术后,董女士动静脉瘘管恢复良好,可以正常进行血液透析了,同时也避免了在次开刀造瘘口的痛苦了!
专家介绍,通过血管造影进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而且,微创介入技术免去多次开刀的痛苦,减少对自体血管的伤害,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等特点。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随治随走,不影透析治疗和正常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