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二科—动静脉內瘘的健康教育
年9月22日,医院内二科每半月一次的患者健康教育于下午4:00在医生办公室准时开始。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将“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守护健康、服务社会”的精神落到实处。
今天的主题是“动静脉內瘘的健康教育”,本次活动由内二科刁妍慈护士主讲。
动静脉內瘘是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动静脉內瘘的建立是为了确保病人的长期透析效果,是透析病人的“生命之路”。
一、动静脉內瘘的优点1、动静脉內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
2、安全、血流量充分(-ml/min)、感染机会少。
3、一般內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5、易于穿刺。
二、血管条件1、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
2、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
三、手术部位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
四、术后处置1、抗凝药使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较低,且术后无渗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防血栓形成阻塞瘘管。
2、术后渗血: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
3、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
4、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5、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6、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7、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8、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9、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五、促进內瘘成熟的护理为了让內瘘尽快成熟,通常让病人在术后1-2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健瘘操,如用术侧手捏橡皮球或橡皮球圈数次,每次3-5min;每天2-3次;每天热敷等,均有助于內瘘成熟。
六、成熟时间内瘘成熟一般需3周~4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一般前2周不能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损伤血管壁、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缩短。
七、穿刺方法1、先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2、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5~6cm,静脉端应向心方向穿刺,保持静脉回流通畅。穿刺两点应相距不少于8~10cm。
八、日常如何护理1、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2、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
3、衣袖要松大,术肢避免佩带饰物。
4、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
5、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6、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预防感染。
7、术后10天开始做健瘘操。
8、自我监测内瘘吻合口有无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杂音。
整场教育患者和家属听的都非常认真,频频点头,不断的拍照记录,最后以热烈的掌声向刁妍慈护士及全体医护人员致谢。整场活动为大家带来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坚定了医护人员继续做好患教健康教育的信心,为了患者的健康,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期待下次患教的开展。
注:部分图片来自透析健康家园
图文: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