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外院CT显示颈段及食管上段食管严重狭窄
经过多方打听,段大爷的家人听朋友介绍说,医院从北京医院引进了一位肿瘤科介入专业主任——左太阳,穿刺经验丰富,便慕名来到了医院院肿瘤科。住进肿瘤病房的段大爷,已经无法进食,近2个月体重下降10公斤,营养缺乏让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异常虚弱。肿瘤科副主任刘传勇教授带领放疗、化疗、介入等专业通过MDT讨论,为患者制订了合理的诊疗计划。为保障患者饮食,首先考虑置入胃管。11月4日,在DSA引导下顺利置入胃管,患者可以通过胃管进食,保证了基本营养支持。下一步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取得食道肿块的病理,只有通过病理确认肿瘤性质,才能更加准确的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最终,左太阳主任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经皮穿刺食管取活检。但这项穿刺的风险极高,在国内外,经皮穿刺食管取活检的报道也极少,因为段大爷的食管占位在主肺动脉窗层面周围,紧邻主动脉和肺动脉,主肺动脉窗中间只有1cm的空隙,稍有偏移,就会伤及主动脉和肺动脉,所以经主肺动脉窗穿刺被介入科医生称为穿刺的“死亡之窗”。这对于从事介入工作近20年,累计完成各种介入微创手术余例的左太阳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红色箭头所示为人工气胸的套管针,经过套管针,
向胸膜腔内注射入ml的灭菌空气;
蓝色箭头所示为活检枪,
食管占位病灶紧邻主肺动脉窗。
而在制订穿刺活检计划时,又有新的难题摆在左主任面前:段大爷既往有长期吸烟史,肺功能差,穿刺并发气胸风险大;穿刺路径上有血管,不可避免穿到肺血管导致出血;患者年龄大,穿刺时配合不好,呼吸动度不均匀,增加了穿刺风险。因此,慎重考虑后,穿刺计划设定为先经皮形成人工气胸,从人工气胸内穿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伤到肺内血管和出现病理性气胸,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11月5日,左太阳主任、林文俐主治医师、闫鹏主治医师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食管占位。首先经套管针在胸膜腔内注射ml灭菌空气,将左肺压缩至背部后,制造人工气胸,然后设定穿刺路径,从气胸内和主肺动脉窗间隙穿刺入活检套管针,并顺利取到活检组织3条。术后,将人工气胸抽出,患者胸腔和纵隔内无出血。术后抽出气体后3天后,病理结果返回,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病理明确后,患者将进入将按照计划下一步治疗。术后病理显示鳞状细胞癌
据悉,经皮肺穿刺食管占位活检,在国际上仅有极少量的个案报道,尚无高龄,近主肺动脉窗,且使用人工气胸辅助技术的病例报道。这例成功穿刺的病例是基于我院肿瘤科的整体实力,以及左太阳主任丰富的穿刺经验和病人个体化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的,医院的支持下,肿瘤科介入团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专业、优更质的医疗服务。1
左太阳,肿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介入诊疗分会委员,医院学会分子诊断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粒子植入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肿瘤介入委员会常委,亚洲冷冻治疗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常委,济南医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曾在北京医院肿瘤中心介入放射科从事血管和非血管介入工作,每年完成3级4级以上手术余例,累计完成各种介入微创手术余例。发表核心期刊和SCI论文23篇,出版专著3部,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明专利1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
来源:医务部;排版:李楠
审核:华永新、李亚曼;终审:赵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