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创新药物陆续上市,让晚期肺癌患者看到活下去的希望。用好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癌细胞就像敌人的士兵,生长、转移时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建立独立的血供,长出许多新生血管,这些血管就是它们的“粮道”,如果切断这些血管,癌细胞就失去营养,有可能被饿死。
新生血管生成是指从预先存在的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都涉及了新生血管生成,例如胚胎发育、月经周期、伤口愈合、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在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起关键调控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抗血管生成药的治疗。和传统化疗药不同,抗血管生成药属于靶向药物,针对的是血管生成的靶点。
1、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抗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大分子单抗类药物,比如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贝伐珠单抗可结合VEGF,阻止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雷莫芦单抗则通过阻断细胞外的VEGFR,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2、小分子VEGF受体(VEGFR)的抑制剂: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受体通过细胞内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一些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细胞信号通路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例如阿帕替尼、尼达尼布、安罗替尼等。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达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已被推荐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中。
抗血管生成药主要作用于肿瘤的营养血管,通过掐断养分限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不是直接杀灭癌细胞,目前推荐联合用药,比如联合铂类药的双药化疗,效果更好。这就好比打仗,打断敌人的粮草供给会使敌方军心大乱,配合我方的士兵冲锋陷阵才能有效消灭敌人。
专家介绍
何志勇教授医院胸部肿瘤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美国希望之城(cityofhope)国家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临床协作分会会长
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癌痛学组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常委
福建省化疗质控中心委员
擅长:主要从事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的诊疗,尤其擅长于肺癌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具有丰富的肺癌内科治疗经验,参与多项肺癌及食管癌国内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及临床转化性研究。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