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盛夏,26位科研大神作者以“局解”的方式回顾自身SCI论文发表经历,或介绍如何巧用公共数据库,或侧重某一种统计方法的应用。《疯狂统计学》一书由此横空出世,好评如潮。然而,高阶的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库的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广大科研初学者的迷思更多在于“科研思路从何而来”“如何推进一项SCI论文研究”。
为予广大读者指点迷津,制作能够“快乐做学术”的科研指导图书,AME出版社决定广纳各路SCI第一作者(欢迎广大读者参与作者阵营,投稿方式下拉至文末查阅),分享从开题到结题的SCI发表经验,汇编为《疯狂统计学(第二版)》。下文为新书《疯狂统计学(第二版)》中关于支气管吻合新方法解决腔镜袖式吻合大问题——“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的精彩篇章,请各位读者尽情享阅。
支气管吻合新方法解决腔镜袖式吻合大问题——“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
张正,医院
引言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外科得到迅猛发展和普及,其安全、微创、根治性等特点早已得到验证。但是,肺部肿瘤位于肺叶支气管开口或是侵犯主支气管,需要行支气管袖式成形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常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术方式或开胸手术。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的难点之一在于支气管的吻合,与开放手术不同,胸腔镜下仅可看到部分缝线,缝线之间缠绕是操作的难点。不管采用间断缝合还是连续吻合均难以避免缝线之间相互缠绕,因此,如何导线以避免缝线相互缠绕便成为该术式的关键。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中吻合导线方法未见相关报道,本团队在参考上述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和开胸袖式肺叶切除经验的基础上,对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进行了初步探索,首次提出并采用“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吻合支气管,总结开展该手术的经验,探讨该吻合方法的可行性。开题
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难度较大,难点主要在于支气管的吻合,本课题从年11月份开始,到年4月结束,年9月完成初稿,年12月翻译完成,几经波折,最终确定的题目为:“Applicationofthe‘continuoussuturedividingandequalsuturetightening’methodin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sleevelobectomy(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探讨)”。年2月投稿JournalofThoracicDisease,中间经过两次修回,终于在年7月接收,并于年9月顺利见刊。选题灵感来源
年11月,本团队采用新方法完成了第一例腔镜袖式左下肺叶切除术,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发现,已有文献对腔镜袖式吻合方法进行报道,而对于腔镜下如何导线的文献未见报道,因此,本团队认为,有必要把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验证。关于吻合方法的命名问题,本团队经过反复多次讨论,在年夏回武汉火车上与导师廖永德教授归纳提出“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并于年8月30日在胸腔镜手术(VATS)专家联动日会议上首次进行了一个“VATS袖式肺叶切除的吻合技巧”的会议发言,与胸外科专家一块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数据收集过程
要做好这个研究,首先要准备三件事情:第一,伦理资料;第二,完整的病例资料;第三,统计及随访。做临床研究,第一步肯定是伦理审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每一位患者均具有知情同意权。对于病例资料,本团队有完善的病例数据库,为适应本课题的发展,单独进行收集部分数据,入组的每一例患者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这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术前资料包括病历文字资料、纤支镜、CT等辅助检查,术中资料包括手术视频、术中关键操作图片,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时,收集纤支镜及CT资料,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一方面观察患者有无肿瘤复发转移问题,另一方面观察有无吻合后并发症出现。数据分析过程
获取到数据后,开始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本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学比较简单和基础,初学者很容易学习。整个统计学操作都是在SPSS里面完成的。主要是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和简单的统计,就可以得到数据。本课题的重点在于新方法的阐述,评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因病例数目较少,难以进行较为复杂的统计。成文过程与投稿历程
笔者首先完成的中文初稿,有时候也会直接完成英文初稿,各有优缺点。因为本课题是新的吻合方法在袖式肺叶中的应用,中文内容便于描述和导师探讨修改。中文初稿写好后,自行英文翻译,一方面要表述清楚自创的方法,细读并借鉴文献中的表述方法,另一方面避免单词和语法错误。英文翻译是漫长的,尤其临床工作繁忙,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翻译修改。在进行翻译前,建议要通读相关文献,借鉴其他文献中的表述方式,集中时间进行。完成翻译后,最好还要请专业的人员或公司进行润色服务,避免出现语言问题。书写一篇文章,作者一定要知道亮点在哪。例如,笔者研究的亮点在于指出“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进行全胸腔镜下支气管吻合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行,有效避免缝线间相互缠绕,省时省力,可为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这一复杂手术的推广创造条件。第一次投稿到JTD后,编辑部很快地回信,并提了几个问题,其中一条是语言的问题,故而本团队采用了编辑部推荐的语言润色服务。根据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意见,本团队进行了修改完成并逐条进行了回复,图1为修改后的吻合过程的关键图片。投稿后第二次修回,有个审稿专家建议采用示意图说明一下,本团队自行作画进行说明(见图2)。图1.“连续缝合多等分导线法”吻合支气管
将吻合口分为三等分或四等分进行缝合,从每等分的起点至终点均不需收紧和过多导出缝线,每逢一针仅需导出下一针缝线,完成每等分缝合后利用神经拉钩和肺门血管钳进行导线,收紧缝线,按此法完成所有等分吻合。(A)显露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肺门血管钳放置于需切断的支气管下面,以保护支气管下方组织同时固定支气管以利于切断;(B)首先缝合支气管后壁,以4-0Surgipro线双针从纵隔面支气管膜部与软骨环交界处开始缝合,不需导出过多缝线,仅需导出需要缝合后壁的缝线即可;(C)连续缝合完后壁,利用神经拉钩和肺门血管钳进行导线,使缝线两端等长,以利于完成其他等分缝合和缝合后打结,(D)神经拉钩和肺门血管钳进行导线收紧缝线;(EFG)同法完成其余等分缝合;(H)吻合完毕再次利用神经拉钩和肺门血管钳进行导线,收紧缝线;(I)完成吻合。
图2.吻合示意图(A)首先缝合支气管后壁,不需导出过多缝线;(B)神经拉钩和肺门血管钳进行导线收紧缝线;(C)完成吻合。最后,本团队收获了一个所有人最愿意看到的邮件,“[JTD]JournalofThoracicDisease-AcceptanceofManuscript(JTD原稿接收通知书)”。同时还给了本团队两个好消息:(1)被收录于通讯作者专栏;(2)文章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