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阻塞原因

早期血栓形成:

1.血管条件差,CRF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钙化、纤维化,内径过细,不能提供高血流量。

2.血管扭曲痉挛,术中出血过多,导致血肿压迫瘘口,术后包扎太紧致血流不畅等。

晚期血栓形成

1.单次透析反复穿刺及按压不当,造成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血栓附着管壁堵塞血管。

2.低血压及低血流量。

3.过度脱水,组织间隙水分不能很快补充到血管中,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

4.内瘘使用过早,静脉充盈不足,未充分扩张,易致管腔狭窄部分梗阻。

全身性因素促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化,血液浓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大,血红蛋白过高及过快上升,可引起血管内血栓。

二.防治措施

术前血管监测及保护

1.血管功能判断行X光,有血管钙化者易栓塞。肉眼观察:静脉较细,直径小于3mm或多处细小分支或近端加压后充盈较差,术后通畅率受影响。

2.血管保护尽量避免桡动脉和头静脉置管和穿刺.

防止术后低血压可诱发血栓形成

1.后需防止低血压,使血压维持17.3~18.7/10.7~12.0kPa,避免低血压状态诱发血栓形成。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低血压,要特别注意防止内瘘阻塞。

2.回流不畅也是造成阻塞原因之一,因此术后抬高造瘘肢体,促静脉回流,加快内瘘成熟。鼓励病人对造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握橡皮圈做挤压动作,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造瘘侧禁敷中药,避免压迫、提重物、戴手表、测血压及采血、输液等,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3.内瘘穿刺及按压的有效方法,有水肿的内瘘不能使用,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采取绳梯式穿刺,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h后再用50%MgSO4湿热敷。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静脉穿刺点而不是皮肤穿刺点止血,压迫强度以有效止血而不阻断被压迫血管血流为宜.

4.树立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生命线”的观念,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提高长期通畅率,并针对以上原因进行防范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翠铃,李先群,黎少贞.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4(5):-   2肖丽佳,李亚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1(8A):72-73   3王笑云.慢性血管通路和并发症防治.中国血液净化,,5(4):-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wedding.com/zlsd/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