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LC重磅免疫九大PD

00WCLC:九大靶向研究汇总WCLC免疫十大精选研究汇总WCLC肺癌十一大靶点药物汇总继昨天推出00WCLC的靶向篇后,大家期待已久的免疫篇来啦。相对于靶向,免疫给了我们很多新看点:

九大PD-(L)1单抗单药及联合在肺癌赛道各展风采

五大靶点和免疫用药纠葛不断,疗效预测有数据

免疫单药将其拖尾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4年,5年生存率不在话下

免疫前移,从二线,一线,也移步新辅助及辅助,免疫早用已经不是口号

此外对于免疫自带的其他话题也有相关报道,比如免疫耐药后能否使用免疫,PD-L1和PD-1谁更安全,PD-1对于脑转移患者疗效如何等等。

九大PD-(L)1单抗新药篇

1.卡瑞利珠单抗携6项壁报研究闪耀WCLC

1.1CameL研究数据更新,不仅对OS获益且对PFS也是延长

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有98例(47.8%)患者接受了二线或晚期治疗,而在单纯化疗组中有例(65.%)患者接受了二线或晚期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3个月,与单纯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延长OS7.4个月,7.9个月vs0.5个月;HR0.73P=0.)。中位PFS为18.9个月vs1.5个月(HR0.66;P=0.)。PD-L1TPS≥1%的患者中,卡瑞利珠单抗+化疗对OS和PFS也有益处。

1.卡瑞利珠单抗单药后线治疗,PD-L1≥1%和PD-L1≥50%的居然都是3.3个月

该研究共纳入例铂类双联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OS和PFS的中位数分别为14.8个月和3.个月,其中65(44.5%)位患者接受了三线及以上治疗。PFS为10.0个月(95%CI8.-1.4)。亚组分析显示,PD-L1TPS阳性的患者通常具有更长的PFS和PFS(表1)。未发现卡瑞利珠单抗的新安全性信号。此外对于ITT患者,OS为14.8个月,疗效也是不错的。

.信迪利单抗携5大研究荣登WCLC

信迪利单抗最近喜事连连,在今年WCLC有5项数据公布,其中有4项壁报以及1项口头报告,分别是

.1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

.信迪利单抗联合低剂量的SBRT一线治疗PD-L1阳性晚期NSCCL患者

.3信迪利单抗胸腔内治疗NSCLC介导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探索性研究

.4信迪利单抗±IBI(达攸同)+化疗治疗EGFR-TKI经治进展的EGFR突变的患者

.5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前信迪利单抗在肺癌的适应症也已经被NMPA授理,希望早日获批适应症。

3.KN两大研究荣登WCLC

康宁杰瑞将在近期举行的00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PD-L1/CTLA-4双特异性单域抗体KN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在罕见胸部肿瘤患者中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两项研究数据将分别以壁报和迷你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

3.1KN单药二线治疗NSCLC,1年OS%近70%

KN-01是一项Ⅱ期、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评估KN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共入组64例既往接受过一线系统性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3个月,结果显示KN二线治疗PFS为3.68个月:其中肺鳞和非鳞NSCLC分别为7.9个月和3.58个月;6个月生存率85.6%,1个月生存率69.7%。与PD(L)-1抗体的历史数据相比,体现出优势。安全性方面,64例患者中有4例(37.5%)经历了≥3级的TRAE,主要是输液反应(10.9%),贫血(4.7%),药物性肝损伤(3.1%),肝功能异常(3.1%),肺部感染(3.1%)。irAE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1%),白细胞计数下降(3.1%)。

3.KN在罕见胸部肿瘤,DCR为%

在澳大利亚开展的Ⅰ期临床研究中(KN-AUS-),其中入组5名罕见胸部肿瘤患者,包括4例胸腺上皮肿瘤(例胸腺癌(Ⅳ期)、例胸腺瘤(Ⅳ期))和1例胸膜间皮瘤(肉瘤样变,ⅢB期)。KN在胸腺上皮肿瘤的确认疾病缓解率为50%,确认和未确认疾病缓解率为75%(例确认PR、1例未确认PR),疾病控制率为%。5例患者中3名患者发生了14例次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大多属于1-级;仅1名受试者发生了例次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自身免疫性肝炎和ALT升高)。

4.EMPOWER-Lung1:Cemiplimab单药治疗的OS结果

LIBTAYO(cemiplimab西米普利单抗)是一款针对PD-1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EMPOWER-Lung1[17]是一项评估西米普利单抗(cemiplimab;在美国获批上市的第三个PD-1单抗)对比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PD-L1≥50%的晚期NSCLC患者的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试验。其中cemiplimab组PD-L1≥90%的患者为33.6%,60%<PD-L1<90%的患者为31.9%,50%≤PD-L1≤60%的患者为34.5%,而化疗组,根据PD-L1表达高低分为34.%,30.4%,and35.4%。结果发现:cemiplimabVS化疗组中位OS为NRvs1.1个月。在PD-L1≥90%的患者中,cemiplimabVS化疗组,ORR为38.8%VS14.8%。

5.K药联合仑伐替尼后线治疗ORR为33%

仑伐替尼单药治疗5例RET融合的NSCLC患者,ORR为16%,PFS为7.3个月。K药联合仑伐替尼后线治疗晚期NSCLC的一项1b/期临床试验,显示ORR为33%。一项用帕博利珠单抗+铂双联化疗±仑伐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LEAP-)。K药±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3期随机双盲试验(LEAP-)也在开展中。

6.口服选择性AXL抑制剂Bemcentinib+K药后线治疗,临床获益率高达85%

bemcentinib是口服选择性AXL抑制剂,BGBC试验是一项关于bemcentinib与K药联合治疗的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招募之前接受过治疗、免疫疗法初治的晚期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形式)患者。结果显示,常见TEAE(占患者的5%以上)组合为:ALT(9%;10%G3+)增加,AST(9%;5%G3+)和腹泻(9%;1%G3+)。所有与治疗有关的转氨酶升高的病例都是可逆的,并伴有类固醇给药和治疗中断。对于cAXL-positive患者,在化疗和免疫之后的临床获益率为73%和85%,对于cAXL-negative患者,在化疗和免疫之后的临床获益率为40%和0%。

7.O药治疗EGFR阳性NSCLC,初显疗效

在这项公开的二期临床试验中,将nivolumab(N,O药)单药与nivolumab-ipilimumab(N+I,O药+依匹木单抗),将一线标准EGFRTKI失败的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共纳入31例患者,14例(45.%)携带EGFRTM,对于整个队列来说,6个月的PFS率为9.0%,两组之间的生存没有显著差异:O药单药组的中位PFS为1.31个月(1.,NE),O药+依匹木单抗组的中位PFS为1.个月,p=0.96。在整个队列中只有1例患者达到PR并接受NI联合治疗。肺炎发生率为3.%(n=1,G1)。其他毒性包括IDDM(n=1),多发性肌炎(n=1),甲状腺功能减退(n=),经aminitis(n=1)和皮疹(n=5)。未见G3-5毒性。

8.IMpower研究:阿替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在PD-L1≥5%,获益不明显。

IMpower研究是一项III期、开放性、随机对照、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相比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用于经PD-L1筛选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该研究根据PD-L1表达水平把患者分成三个组:TC3/IC3-WT亚组,TC/IC/3-WT和TC/IC1//3-WT亚组。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阿特珠单抗和化疗使PD-L1高表达(TC3/IC3-WT)组患者的中位OS达到0.月vs.14.7月(HR=0.,P为NA),OS获益持续具有临床意义。TC/3或IC/3-WT即PD-L1≥5%患者的OS在两组数值上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表)。

9.Durvaluamab多项研究布局局晚期,联合ATR抑制剂治疗免疫耐药

此次AZ的PD-L1单抗在WCLC报道了很多项研究,大多集中在局晚期NSCLC方面,此外针对免疫耐药,也有相关研究。Rad3相关蛋白ATR为DNA修复靶点,Ceralasertib为ATR抑制剂,此次WCLC会议报道了Durvalumab联合Ceralasertib(AZD)治疗免疫进展的NSCLC患者,既往有研究报道5例患者纳入AZD联合Durvalumab的临床试验,分为5个队列。分别为durvalumab单药的周疗或者周一次,剂量为mg,以及durvalumab联合AZD,剂量为80至40mg每日一次或两次,持续1周(第-8天)或第周(第15-8天)。结果显示1例患者CR,例患者PR,以及3例患者(NSCLC和头颈鳞癌患者)未经证实的PR。ORR与PD-L1表达状态无关。TRAE包括1例3级贫血,并且有1例DLT的血小板减少症。

10.特瑞普利单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荣登WCLC

该项单中心的探索性研究旨在探讨特瑞普利单抗(40mgQ3w)联合CIK细胞治疗(Q6w)在PD-L1表达阳性(PD-L1>1%)的初诊晚期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将被随机分为特瑞普利单抗+CIK(A组,n=0);特瑞普利单抗+CIK+化疗(B组,n=0)及化疗组(C组,n=0)每例患者输注的CIK细胞总数必须超过。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总生存期(OS)。相关研究包括评估生物标志物,分析PD-L1和TMB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wedding.com/xmlzl/7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