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内瘘重建术后血肿,浅谈血透患者内瘘术

前段时间,接诊一名患者,血管通路病史简单,左腕部标准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后2年,内瘘血流量不足。经过查体及超声检查后,考虑吻合口狭窄导致内瘘流量不足。由于透析血流量不足,医院予以股静脉穿刺置入临时导管予以透析。

该患者起先遵医嘱,予以温热水浸泡左上肢,以期改善血流量,但血流量未改善,却由于水温未控制好,导致肢体腕部水泡形成。

▲首次内瘘重建术后图片

由于患者诊断明确,为自体内瘘1型狭窄,开放手术后可供穿刺血管长度理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遂予以门诊重建腕部内瘘术。

术中情况如下:

▲分离桡动脉及头静脉

▲修剪静脉分支侧壁

▲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

▲开放血流,吻合口及肘窝处震颤理想

术后第三天,患者打电话诉伤口肿胀疼痛,内瘘震颤消失。追问病史,患者手术后当日晚上回医院予以股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治疗,抗凝方式及导管封管液情况不详。但当日晚上透析后左上肢肢体开始肿胀。在术后第三天再次予以股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抗凝方式及导管封管液情况仍不详。但在术后回医院后,就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及静脉输注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

患者到我院后,查体:左上肢肿胀明显,内瘘未闻及杂音,腕部及切口周围有张力性水泡。

予以化验凝血检测:多项指标异常,超出正常值。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予以急诊手术。

术中未见明确出血点,桡动脉近心端未扪及搏动,但伤口内有血栓压迫内瘘吻合口,予以清除血栓。血栓清除后,桡动脉搏动恢复,内瘘震颤理想;予以缝合皮肤。术后予以止血、抗感染、加强换药治疗。

术后一周内行2次血液透析治疗,均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股静脉临时导管封管液内肝素浓度为5mg/ml。1周后,肢体肿胀逐渐减轻。术后2周,肢体肿胀消失,伤口予以拆线。

那么,从这个患者的病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1.内瘘相关开放手术与血液透析治疗尽量不要在一天。

2.如果内瘘开放手术当日需要紧急透析治疗,抗凝方案需要考虑、导管封管液选择及浓度也要斟酌。

3.不能忽视中成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4.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同时使用,需要慎重考虑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5.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及导管肝素封管时,凝血功能需要监测。

6.内瘘术后血块压迫内瘘并伴有张力性水泡时,需要急诊手术,清除血块,减轻肢体压力,以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此外,一旦压迫解除,内瘘血流也有望恢复。

7.内瘘术后患者,除了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术前评估、精心术前设计、精细术中操作,严密的术后随访也不能少。

8.关于首次内瘘术后及内瘘重建术后,是否需要低分子肝素抗凝?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抗凝的目的,在于预防内瘘血栓形成。而首次内瘘术后血栓形成及内瘘重建术后血栓形成,其机理有些不同。如果内瘘重建术后震颤理想,血管杂音响亮,此时的抗凝方案是否必须,也要慎重考虑。因为每一位患者病情不同,血管通路病史及血管条件不同,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还得要个体化。

9.再次呼吁,血透患者血管通路随访意识要加强,不能在内瘘快闭塞时,才想起到血管通路医生那里随访。定期、及时的随访,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深静脉置管,保护血透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

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认识,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工作室编辑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wedding.com/xmlzl/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