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分类与技术操作
3.2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
3.2.2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八项常用技术
3.2.2.7生理腔道内支架置入术
生理腔道内支架置入术
生理腔道内支架置入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stentplacement)是经体壁生理开口(如经口腔至食管)或经皮穿刺向生理腔道(如经皮穿刺至胆管)引入内支架递送装置(推送器),将具有外膨胀力的内支架释放于病变生理腔道内,依靠内支架的外膨胀力解除腔道狭窄,依靠内支架的外膨胀力和支架覆膜封堵管壁瘘口,重建管腔完整性。
早年仅以裸支架治疗腔道狭窄,后以覆膜支架封堵瘘口。此后恶性腔道狭窄使用覆膜内支架极大地提高了长期疗效,因覆膜内支架可以有效阻挡肿瘤细胞沿内支架网眼向腔内生长。近年良性瘢痕性腔道狭窄也推荐使用覆膜内支架或覆膜可回收内支架。覆膜内支架或部分覆膜内支架在非血管性生理腔道的应用更为广泛,如用于良性或恶性病变、解除狭窄或封堵瘘口等。
(1)单纯内支架置入术(stentplacement)或直接内支架置入术管腔狭窄不十分严重,不需要预扩张,内支架推送器即可以顺利通过狭窄区,内支架释放后推送器膨大的头端可以顺利经内支架退出,内支架释放后依靠膨胀力可以有效解除狭窄。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腔道恶性狭窄,均可直接置入内支架,一般原则是置入覆膜内支架。因肿瘤组织相对脆弱,内支架固有的外膨胀力能够压缩肿瘤,单纯内支架完全可以解除狭窄,各类腔道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一般不存在严重狭窄者,也是直接置入覆膜内支架。
(2)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balloondilatationplastyandstenting)管腔严重狭窄,特别是良性狭窄,如结核类瘢痕性狭窄,瘢痕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此类组织坚韧,或内支架推送器无法通过狭窄区,或内支架释放后不能有效膨胀而内支架推送器的膨大头端无法退出,或单纯依靠内支架的外膨胀力难以解除狭窄,需要先使用球囊(甚至高压球囊导管)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扩张。选择球囊的直径至少大于内支架推送器外径。球囊扩张后再次内支架置入。
(3)可回收性内支架置入术(retrievalstentfilterplacement)内支架置入可分为永久性内支架置入和可回收性内支架置入。通常所说的内支架置入,都属于永久性内支架置入,即内支架一旦置入腔道内,将终生留置于体内。随着生理腔道内支架应用的增多,一次性置入永久性内支架,内支架永久存留体内的各种并发症增多,逐步出现了临时性、可回收性内支架的应用研究。可回收性内支架置入也称为临时性内支架置入,即为解除狭窄或封堵瘘口,置入全覆膜内支架,当狭窄解除(瘢痕性狭窄,内支架支撑3个月,待瘢痕组织改建塑形完毕后)或瘘口愈合(食管-胃吻合口瘘、支气管胸膜瘘),内支架完成预定的治疗作用后,取出内支架,可避免内支架长期置入的许多并发症。在食管、气管这些开放性管腔已有不少可回收性内支架应用的研究报告,但在胃肠道胆管和泌尿生殖道还鲜见可回收内支架的报道。
文献中也有可降解内支架的研究报告,但都还限于实验室阶段。
更多精彩内容:
穿刺消融术(一)
穿刺消融术(二)
穿刺消融术(三)
穿刺消融术(四)
穿刺造瘘与引流术
生理腔道扩张成形术
穿刺生理腔道造影术
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
经鼻腔食管和胃肠道插管
经口腔食管和胃肠道插管
球囊导管与扩张器类——球囊导管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操作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鞘管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穿刺针类
介入小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