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我院肿瘤科三病区团队在寇小格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一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填补了我院一项技术空白,给广大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我院的肠外营养治疗迈上一个新台阶。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项在内镜的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胃造瘘管以进行胃肠内营养或进行胃肠减压的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需开腹手术才能置入胃瘘管的方式,此技术只需局部麻醉,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目前已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
(置管后)
与传统的鼻饲管相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能克服鼻饲管给患者带来的鼻咽部及食管的不适感,因胃造瘘管较隐蔽,维护了患者的尊严,患者能正常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更耐用,放置时间多在1年以上,更适合长期需经管道给予营养或胃肠减压的患者。
(经造瘘管胃肠减压)
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适应症:1肿瘤性:头颈部等肿瘤放疗所致黏膜糜烂疼痛,影响患者经口正常进食者。
需长期胃肠减压者。
咽喉食管贲门肿瘤及纵隔肿瘤压迫食管导致进食困难者。
食管穿孔、食管吻合口瘘。
胆管外引流出的胆汁需回输入胃肠道者。
2非肿瘤性:因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进食困难。
神经性厌食症、老年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等
如胃排空功能障碍,也可在胃造瘘管的基础上置入空肠营养管,以供给营养。
(胃造瘘团队)
2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优点:1、减少患者鼻咽部不适
2、维持患者的仪表与自尊,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3、减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的机会
4、用途广泛
5、患者可在家中自行胃饲
6、留置时间长达6个月-2年
寇小格:
作者:寇小格
本期编辑:常晋海
责任编辑:张建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