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三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将于年8月31日-9月3日在欧洲摩纳哥(Monaco)Grimaldi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世界食管疾病大会是由世界食管疾病专业委员会(WorldOrganizationofSpecializedStudiesonDiseasesoftheEsophagus,OESO)举办的,是食管疾病领域中最具悠久历史、最权威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本次会议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暨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GuangdongEsophagealCancerInstitute,GECI)共有10篇论文在大会发言。笔者将为各位带来精彩回顾,请看以下详细报道。
在我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仍然是治疗早期食管鳞癌的主要方法。虽然外科治疗效果十分满意,但部分食管切除后带来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造成生活质量不可逆转的降低是食管外科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以经内镜食管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为代表的内镜治疗技术早已被我国众多单位接受,并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受限于EMR的技术瓶颈,内镜治疗对肿瘤长度(小于3cm)、浸润深度(不超过M3)有较高的要求,无疑限制了内镜治疗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进步,经内镜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逐步应用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部分长距离肿瘤(3-5cm)以及粘膜下层癌(SM1-2)都能通过ESD实现根治的效果,因而备受日本学者推崇。目前,我国对ESD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治疗的报道较少,其治疗效果尚缺乏明确证据。本研究通过比较经内镜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经胸食管癌根治术(TransthoracicEsophagectomy,TTE)两种术式治疗早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癌的潜在价值。
方法
本研究收集年1月至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超声内镜诊断为uT1N0M0)共例。本研究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病理确诊为胸段食管鳞癌;2、治疗前排除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3、未行新辅助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病例分组:内镜组为研究组,开胸组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染色/超声内镜、胸腹部CT或者PET/CT评估,明确病理诊断及分期。内镜组行“经内镜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SD)”;开胸组行“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Total)”或“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标准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tandard)”。从中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复发转移模式、无瘤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差异。
图1:ESD常规手术流程示意图(本病例为超常规范围切除,4/5周、切除长度7cm)
流程解析:1)染色内镜;2)标记切除范围;3)粘膜下注射液体垫;4)粘膜下剥离(IT-Knife);5)完整剥离病变粘膜层及粘膜下层;6)食管粘膜大体。
结果
本研究最终入组病例例,内镜组43例,开胸组61例。内镜组R0切除率为86.05%(37/43),开胸组R0切除率为98.36%(1/61)。内镜组手术并发症为:术中穿孔(3/43)、术中大出血(1/43)、纵隔气肿(2/43)以及食管良性狭窄(1/43)。开胸组手术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6/61)、吻合口瘘(2/61)、吻合口狭窄(3/61)。内镜组平均住院天数11.53天,开胸组26.74天,P=0.01。内镜组平均住院费用.03元(±32.12),开胸组.51元(±.10),P<0.01。随访截止于年8月,内镜组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11例,经积极二线治疗后,仍获得长期疾病缓解10例。故开胸组无瘤生存期较内镜组延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而开胸组总生存期与内镜组无明显差异(P=0.)。目前,研究病例尚未完全达到随访终点,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图2:两组术后无瘤生存期的比较(DFS,月)
图3:两组术后总生存期的比较(OS,月)
结论
“经内镜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SD)相对“经胸食管癌根治术”(TTE),实现“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的第三代微创治疗理念。其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术后生活质量高的优势,可能是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最佳选择。当然,ESD存在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不足。但本研究数据表明,经过严格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观察,即使ESD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积极进行二线治疗仍能达到与开胸根治术后相媲美的生存获益。
评论
本研究在OESO大会发言获得OESO组织现任主席GeorgeTriadafilopoulos教授以及本届大会共同主席Myung-GyuChoi教授的好评。以下摘录并翻译两位专家的评论,以供读者阅读。
图4:笔者与OESO组织主席GeorgeTriadafilopoulos教授合影
“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对照研究。一直以来,我们内镜医生对ESD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充满信心,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单组内镜治疗的观察性报道。该研究通过ESD与TTE两种术式疗效的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很直观了解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优劣,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GeorgeTriadafilopoulos教授图5:笔者与本届OESO大会共同主席Myung-GyuChoi教授合影
“据我所知,“ESDVSTTE的疗效对照研究”,这项研究设计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报道。该研究有望解答多年来对ESD治疗早期食管鳞癌长期疗效的疑虑。当然,研究部分数据尚未达到最终随访终点。我非常期待最终的数据结果,这对内镜手术治疗消化道肿瘤太具有应用指导意义了。——Myung-GyuChoi教授作者简介
图6:笔者黄清源(左)与罗孔嘉(右)合影
罗孔嘉,主治医师,肿瘤学博士,就职于医院胸科。从事胸部肿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工作,擅长以内镜外科技术为基础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肺癌以及胸膜疾病(包括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如:经内镜食管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食管粘膜下隧道肿物切除术STER以及软式胸腔镜检查等。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8篇,包括AnnSurg、AnnThoracSurg、AnnSurgOncol以及BrJCancer等。目前是AME出版社AnnalsofTranslationMedicine杂志的SectionEditor。
黄清源,医院在读博士,年7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肺癌和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微创治疗与预后结局。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7,年参加在温哥华举行的WorldCongressofISDE,做口头报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AME旗下期刊。
AME亦塾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北京站即将开课长按白癜风医院怎么走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