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医院血液透析室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病房正经历一场与死神相抗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位62岁,罹患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的王姓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危及生命,血液透析室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联合抢救,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经过4个多小时的救治,挽回了患者生命,让又一个家庭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家团圆。
“幸好,患者在6天前行了动静脉造瘘术,有一个只做好6天还没有成熟但是勉强能用的内瘘”、“幸好,我们没有放弃,克服重重困难造瘘成功”,参与抢救的医生们如是说。原来,2月5日,患者就因心累、气促、双下肢水肿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入院时患者血肌酐umol↑,出现尿量减少,心衰水肿,稍活动感心累、气促,出汗明显,夜间完全不能平卧等症状。
经血液透析室医生会诊后,认为患者符合透析指针,最有效的方式是行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对血管要求非常高,通常采用的是对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但患者血管条件太差,近4个月医院住院治疗均未行动静脉内瘘术,同时彩超显示:患者左上肢血管中段明显狭窄;右上肢肘部血管内径1.8mm,腕部血管内径1.5mm。由于左上肢存在狭窄,不能行造瘘术,而右上肢血管内径均小于2.0mm(一般临床认为,自体内瘘成熟的最小血管内径应为2.0mm),可能造成内瘘失功。
怎么办?一道难题摆在血液透析室黄丽医生面前。但是,为了患者病情能够缓解,经过反复考虑,黄丽医生决定为患者行右上肢内瘘术,家属说不可能,患者也说不可能,但黄医生没有放弃,经过和患者反复沟通,患者愿意试一试。接下来就是造瘘位置的选择,如果选择高位瘘(选择肘部1.8mm血管进行手术),不利于患者今后的穿刺治疗,经过综合评估,黄丽医师大胆的建议患者行标准瘘(选择腕部1.5mm血管进行手术)。征得患者同意后,2月13日,由黄丽医师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按照标准,造瘘血管本应在术后1月才能使用,但当时情况危急,为挽救患者生命,血液透析室和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决定启用这个内瘘,进行急诊透析。透析开始半小时后,患者心衰症状明显缓解,透析期间病情逐渐平稳。经过2个多小时治疗,患者返回病房。目前,患者继续在我院住院治疗,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供稿_血液透析室黄丽
守仁诚信拼搏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