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病人输液前,你是否询问过输液端有无动静脉内瘘?这是碰不得的“患者的生命线”,但是血透护士却要对此进行穿刺,此文便是一位血透护士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分享。
作者:医学人生
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吻合,使得动脉血液往浅表静脉方向流,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从而建立血液透析血液循环。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被称作“患者的生命线”,具有经济、方便、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感染机会少、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可长期使用等优点。血透护士操作最多的就是动静脉内瘘的穿刺,这项操作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寿命及透析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穿刺失败
为了降低穿刺失败率,操作护士的每一针都需要在反复评估后,有足够把握了才会执行。穿刺失败会带来许多问题:
1.伤口恢复缓慢,特别是原发糖尿病患者,恢复时间延长,部分患者会长硬结,硬结难以消散,甚至终身无法恢复。
2.由于穿刺部位有限,失败后重新寻找穿刺部位困难,从而增加穿刺难度。
3.动静脉内瘘反复穿刺失败,会带给患者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对血液透析产生恐惧、焦虑,甚至产生抑郁,降低其生活质量。
4.穿刺不成功意味着治疗无法进行,后续问题随之而来。
重点评估
通常评估是否穿刺成功至少具备以下3点:
1.血流量至少能够达到-ml/min。
2.穿刺部位无渗血、无疼痛。
3.静脉压正常。
常规方法
本文分享的穿刺经验主要针对管径细、位置深、易滑动的疑难血管。常规方法是一只手持穿刺针,另一只手固定患者皮肤进行穿刺(如图1所示),但是临床中此方法对于上述疑难血管穿刺成功率不是特别高,所以经常会找同事帮助固定患者皮肤,空出另一只手消毒后边评估血管情况边进针(易于理解未配图),但是操作相对麻烦,而且同事固定皮肤的程度度不及自己操作的感觉好。
图1常规穿刺方法
改良方法
改良为“单手穿刺操作法”(自己命名哒),即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翼,用其余手指固定皮肤(如图2、3、4所示),必要时另一只手可以消毒后边评估血管情况边进针。
图2利用中指固定皮肤
图3利用无名指固定皮肤
图4利用小指固定皮肤
操作独立完成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纯属个人经验,对于血管条件好的人,可尝试此方法。
不适用所有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理由:
1.患者痛感不同,部分表示单手穿刺操作法比较疼,部分感觉差不多。
2.同一护士同一操作方法,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进行穿刺所产生的疼痛也不同。
3.影响因素多,如固定皮肤的力度、进针角度、进针速度、血管充盈度等。
4.单手操作不如双手操作方便。
最后想说,本文纯属个人对工作的爱好而撰写,没有文献支撑,初衷是想提高自己对疑难血管的穿刺成功率,所以没有像正规实验那样做严格的统计分析等,在此仅作为一种护理经验分享。然后,图片仅用来作解释作用,来自作者与同事的配合完成,所以对于进针角度及针帽未取等问题请大家谅解。希望有兴趣的护理同仁勇于尝试本文方法,做更多的研究造福血透患者。
(本文为医学界护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