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在美国、亚洲等地呈上升趋势,为了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JTD杂志在5月份刊登了一期由ThomasA.D’Amico教授组织的食管外科专刊“SurgeryforEsophagealMalignancy”,深入分析了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如开胸、胸腔镜、机器人的手术方法,展示了使用内视镜及常规手术切除的最新科学数据,探讨替代导管的作用,包括空肠和结肠的选择,各种术后并发症,包括预防和管理策略等。笔者对专刊中“Cervicaltriangulatingstapledanastomosis:techniqueandinitialexperience”一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展开了评述。
1.吻合口血供和张力的基础研究
我们知道,无论是那种吻合方式,或使用何种吻合器材,吻合的关键是吻合口层次对合准确,血供好,无出血,无感染,无张力。目前,我们判断各种吻合技术孰优孰劣,主要是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判断指标,而忽视了通过各种实验室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吻合口血供与张力的基础研究。三角吻合技术最早是应用于结肠吻合,应用于食管胃的吻合也仅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术中如何确定切割的宽度和深度对吻合口血供的影响目前尚无研究报道。
2.大型、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关于食管癌的各种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却很少。目前在我国,医院食管癌的消化道重建仍以手工吻合或圆形吻合器进行端侧吻合,三角吻合或侧侧吻合技医院开展。因此,如果能将医院,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技术,并参与这项研究,彼此间展开相互协作,数据共享,将会为评定何种吻合技术更具有优势提供有力依据。
3.术后的并发症的研究
关于食管胃三角吻合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来自日本的TohY等(SurgToday,)的临床研究。他们认为与传统的圆形管状吻合器相比,三角吻合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而且技术操作简单易行,然而,对于术后还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返流,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出血等未见有报道,可能还与现有的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
4.医疗费用比
目前,使用三角吻合技术必须同时使用ENDO-GIA,国内这种耗材的价格不菲,其使用成本超万元,而传统的圆形吻合器的价格仅为其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因此,在中国要广泛开展这种技术,还存在较大难度。
总体来说,目前食管癌的吻合技术较20多年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器械吻合已逐步取代手工吻合,三角吻合和侧侧吻合后来居上,似有超越传统圆形管状吻合之势。如何选择最佳的吻合方式还需要多个国家多中心的大力协助,以进一步优化食管癌的治疗。
笔者
柯宏刚,医院胸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胸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和肺癌的基础研究工作。发表SCI收录期刊3篇,北大核心期刊4篇。
杂志介绍
《胸部疾病杂志》是第一本来自亚太地区的关于胸部疾病的国际性英文医学期刊,已经被PubMed,SCI,Scopus,EBSCO等数据库收录。《胸部疾病杂志》主要刊登胸部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肺部疾病,心脏疾病,食管疾病,乳腺疾病,及其它胸部疾病),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读者对象为胸部疾病领域广大的研究工作者和相关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杂志内容以原创论文,个案报告,临床研究实录等有着重大指导和研究意义的文章为特色。《胸部疾病杂志》被列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院,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医院,胸部疾病学会的官方杂志,并得到国际COPD联盟、中国哮喘联盟提供的学术支持。
本文题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