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个月中医药治愈胸膜炎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m.39.net/disease/a_5796519.html

患者,男,42岁。主诉:胸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胸膜炎,医院连续使用青霉素、氯霉素等药6天,身体状况更差。患者对西医治疗失去信心,遂寻求中医治疗,经朋友推荐找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

患者证候:午后身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胸胁闷痛,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中医辩证:阴虚邪恋。

中医治法:滋阴清热、止咳化痰。

中医方药:百合固金汤合泻自散加减。百合、沙参、麦冬、生地、当归、白芍、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生甘草、川贝母。

用药半个月后,二诊。患者午后身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胸胁闷痛等症状大大减轻。原方加西洋参、炒枳壳丹参。

后来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四个月治愈。

胸膜炎属于中医悬饮、胸痛、胁痛等范畴。

中医病因:1.外因正气不足,寒邪袭肺,卫阳受损,肺气失宣,积湿成饮,留于胸胁,悬结不散。或寒郁化热,灼液成痰,闭阻胸胁,乃成斯病。2.内因一者为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暴饮过量之水,遏伤脾阳,湿聚为饮。如张仲景所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一者为劳倦伤脾或素体中虚,脾阳失运。水停为饮,结于胸胁。亦有日久化热蕴痰而成本病者。

中医病机:悬饮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人体水液运行有赖于肺气通调、脾气转输、肾气蒸化及三焦决渎等脏腑功能正常。凡外感时邪,内伤脾肺或久病肾虚,均可致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津液凝聚为饮。饮停胸胁,悬结不散,气机郁结,不通则痛;饮上迫于肺,肃降无权则咳嗽、气促;兼感外邪则恶寒发热;若饮郁化热,热邪留恋,久则伤阴,可以出现阴虚邪恋的证候。干胁痛是因肺痨等病变侵及胸膜,灼烁阴液,气血瘀滞,络脉不和。

临床上,中医一般按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痰瘀互结、阴虚邪恋、脾肾两虚等证型辩证论治,可效如桴鼓,标本兼治。

西医认为胸膜炎是指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性病变,常继发于肺部或胸膜疾病,最多见的是结核性胸膜炎。

看看西医对胸膜炎的治标,就知道,最多只是治标,根本不治本,还十分伤身体,最终加重病情。中医西医优劣可见一斑。

胸膜炎急性期中毒症状明显要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胸水消退后再起床活动,并继续休息2~3个月。治疗期间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胸液吸收。

1.对症治疗胸痛剧烈者可用可待因0.03g、每日3次;也可选用去痛片、消炎痛等。

2.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结核相同,参见肺结核一章。

3.胸腔穿刺抽液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吸收较慢,为了防止纤维蛋白沉着和胸膜增厚,解除肺与心血管受压症状,可每周抽液1~2次,首次抽液不宜超过毫升,以后每次不宜超过毫升。以防因胸腔压力骤减,发生肺水肿及循环障碍。若抽液时发生“胸膜反应”,患者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脉细,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抽液,使病人平卧,多能自行恢复。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并密切观察神志、血压。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急性渗出、症状明显、积液量多,抽液及化疗仍不能使胸液较快吸收之情况者、可在有效化疗和抽液的同时使用强的松或强的松龙,每次10mg,每日3次,视胸水减少而递减用量,以4~6周为宜。但不宜作为常规用药,因其有许多副作用。

胸膜炎的危害及预后:胸膜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胸痛,当出现胸腔积液后,可能就会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会黏连增厚,甚至整个胸廓会塌陷,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化脓性胸膜炎患者会形成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影响预后,肿瘤引起的胸膜炎,如不及时治疗,预后是非常差,所以,当患者确诊胸膜炎后,及时治疗,病情都会得到控制,预后都较理想。

中医学堂沈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wedding.com/bytt/7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