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下方 全书共由5个部分,71个章节所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论,内容包涵了支气管镜的发展历史和成像原理、相关解剖、病理生理、麻醉以及内镜的教育与培训等;第二部分是支气管镜技术,其中又包涵了诊断性操作和治疗性操作两部分,内容几乎涵盖了当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所有技术;第三部分是胸腔镜技术,内容既包涵了内科胸腔镜技术,同时也涉及外科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第四部分是气道辅助技术,包括经皮气管造口术、环甲膜切开术以及经气管氧气导管的放置和管理;第五部分是其他内镜新技术,包涵了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以及全肺灌洗术。 为了尽可能将原著的表述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忠于原文,对于一些名词的翻译,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们也有意识地保留了部分名词的英文原文。我们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我国介入呼吸病医师的良师益友。尽管如此,我们的翻译工作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或不足,我们也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目录第1篇总论第1章硬质支气管镜的发展史第2章内镜成像的一般原理第3章支气管镜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第4章介入呼吸病中心的设计第5章内镜操作流程的质量控制第6章中度及深度镇静技术第7章固定性气道阻塞(FixedAirwayObstruction)的生理学第8章气道影像学第9章气道解剖学第10章支气管镜教学第11章仿真技术在支气管镜培训中的应用第12章肺癌分期原则第2篇支气管镜相关诊断技术第13章喉镜检查第14章声带功能评估和发声障碍第15章常规活检技术第16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第17章环形支气管腔内超声(RadialEndobronchialUltrasound)第18章线性支气管腔内超声(LinearEndobronchialUltrasound)第19章食管超声第20章EBUS引导下的外周病灶活检第21章自荧光支气管镜和窄谱成像技术第22章共聚焦成像第23章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第24章影像引导的支气管镜检查第3篇支气管镜相关治疗技术第25章恶性中央气道阻塞第26章良性气道阻塞的处理原则第27章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第28章金属支架置入第29章硅酮支架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第30章Y形支架技术第31章MontgomeryT管第32章电凝治疗第33章冷冻治疗和冷冻切除术第34章微型电动切削术(Microdement)第35章医用激光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第36章近距离放疗第37章光动力治疗第38章球囊扩张技术第39章放射治疗及定标放置技术第40章全身疾病导致的声门下狭窄及声门下狭窄的治疗第41章气道—食管瘘的治疗第42章支气管胸膜瘘的内镜治疗第43章内镜下肺脓肿引流第44章大咯血的诊断及治疗第45章肺移植相关气道并发症的处理第46章异物取出第47章中央气道的切除和重建第48章喉气管重建技术第49章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第50章外科肺减容术第51章支气管哮喘的内镜治疗第52章影像引导的肺癌消融治疗第4篇胸腔镜诊疗相关技术第53章胸膜解剖和胸腔积液分析第54章胸膜影像第55章胸膜腔的压力测定第56章胸膜腔穿刺术第57章胸管的放置第58章小口径引流管和留置导管第59章内科胸腔镜第60章胸膜固定术第61章内科胸腔镜技术进展第62章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第63章脓胸的处理原则第64章恶性胸腔积液的处理第65章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处理第5篇气道开放技术第66章经皮气管切开术第67章环甲膜切开术第68章经气管氧气导管放置和管理第6篇其他内镜相关技术第69章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第70章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第71章全肺灌洗术索引
抢先试读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