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院成功完成一例保留喉功能的结肠代食管咽吻合重建上消化道手术。
结肠代食管术在食管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中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技术难度大,医院均未开展此手术。而结肠代食管同时在咽部吻合则比在胸部或颈部与食管吻合难度大,而保留喉功能则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外,术后吻合口瘘、移植结肠坏死、误吸等也是常见并发症。检索文献尚未发现国际国内有类似报道。
患者女性,52岁,3年前误服“洁厕剂”致食管化学性烧伤,2年前因幽门瘢痕狭窄在绵阳行胃-空肠吻合术。三年来,患者因食管狭窄多次胃镜检查提示全食管狭窄,反复行食管扩张术,效果不好,医院求治均无有效办法解决进食问题。随后就诊于我院,门诊胃镜检查发现“口咽部食管入口闭塞,不能找到食管入口”。
肖波副主任医师接诊病人后,详细分析病人检查资料后认为:
1、胃已严重烧伤并行胃-空肠吻合,且重建消化道吻合位置在下咽,对食管替代物长度要求高,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胃代食管,只能用结肠作为食管替代物;
2、传统下咽癌、高位颈段食管癌切除后行咽吻合,通常进行了喉切除,这样便于咽吻合;但此病人为良性狭窄,无需扩大切除范围,且切除喉以后会导致病人终身失语,因此尽量保留喉的语言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肖波认为应该联合头颈外科协作完成该手术以达到预期保留喉功能的目标。头颈外科王少新主任提出:若要保留喉功能,需先在甲状软骨下离断气管喉,将喉上掀,在喉后方咽平面行结肠-咽吻合,再行气管-气管吻合。他们反复讨论,联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9月2日,在新外科大楼手术室,肖波副主任医师、彭俊主治医师团队和王少新主任团队奋力拼搏,历时8小时顺利完成该气管切开+气管造口+咽成形+结肠-下咽吻合+食管内翻拔脱+结肠-胃吻合+结肠-结肠吻合术。
为了减少术后结肠坏死及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肖波采用了自己独创的保留结肠双血供的手术方式。一台手术,7个术式,4个吻合,凝聚着肖波副主任医师和王少新主任的智慧和精湛手术技艺;更凝聚着胸三病区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充分展示了我院多学科治疗模式的优势和良好运作。
手术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的环节,术后的管理更能彰显一个外科医生的综合能力。术后第七天,在更换气管导管为金属导管后,病人用极其虚弱却又满含激动地说出“谢谢”并竖起大拇指时,肖波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转身对身边的同事说:“你们看,很好”。
病人九月27日已顺利恢复出院,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
胸外科三病区
COPD气道重塑或提示肺动脉高压病例挑战难以置信的肝脏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