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主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内瘘流量不佳1月入院。
内瘘物理检查结果显示内瘘远端(动脉端)穿刺点搏动,肘部触诊未触及震颤。
彩超发现图中标注的1、2、4位置为狭窄段,3处是扩张的分支
狭窄段1超声图像
狭窄段4超声图像(血流)
手术游离出狭窄段
切开发现增生严重,做了内膜部分剥脱
内膜剥脱后,有了一些管腔
将扩张的分支3做成补片进一步扩大狭窄的管腔1,2处血管仅做了内膜剥脱
吻合口发现补片处张力非常大,看来上臂4处的狭窄是关键所在,必须处理要不然前功尽弃,前面工作也白做了。
因为患者经济困难没有用球囊扩张,手头也没有扩张血管的器械,决定手术解决。
这里可以选择切掉狭窄段端端吻合,但是患者狭窄段略长,血管张力大,切掉恐怕端端吻合血管不够,再次决定行内膜剥脱加补片成形
这是上臂狭窄段4及其分支
切开以后发现瓣膜狭窄。彩超看不到分支打开发现狭窄处有一个很细的分支,是个瓣膜狭窄,已经很严重了管腔几乎没有了
再次做了个补片,开放血流后震颤明显,搏动消失,血管张力明显下降。两个穿刺点还在以后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穿刺点。其实这个患者多处狭窄,适合PTA(经皮血管成形术),但是一个字没钱啊
在腔内治疗逐渐成为动静脉内瘘治疗的一线治疗策略的当下,传统的开放手术并不应当被忽略甚至被弃用。
有单中心的研究报道,单纯开放手术,包括血管补片、内瘘重建、狭窄段桥接和间质,都可能很好地解决内瘘功能不良的问题,而且相较于腔内治疗,开放手术的选择更为灵活。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大的临床获益是我们每一个肾内科医生的最大愿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为本文作者点赞!
编辑徐元恺
题图视觉中国
赞赏